2隻腳沒有抓牢地面

彗星登陸器「費利號」順利登陸67P╱楚里烏莫夫─傑拉希曼科慧星,讓科學家首次能在彗星奔近太陽之際,就近研究實際發生的活動。不過,費利號登陸時可能出現彈跳,讓歐洲太空總署(ESA)捏了一把冷汗,還開玩笑說「登陸兩次」。

無人登陸器「費利號」登陸67P彗星的訊息,在台灣時間13日零時8分傳回地球後,德國達姆斯達特ESA任務控制中心焦慮等待的科學家家立刻爆發一陣歡呼。

不過,科學家的興奮之情後來稍稍打了折扣,因為他們發現「費利號」降落時,為抓牢地面設計的兩具魚叉系統並未順利啟動,可能在初次接觸地面時發生彈跳。

傳回坑洞峭壁照片

「費利號」降落後傳回的第一批影像,顯示的是充滿坑洞、峭壁、巨岩的劇烈地貌。不過,費利號和繞軌道航行的母船「羅塞塔」之間的無線電連結,存在著斷續的缺口。

這項耗資15.8億美元的任務旨在解開彗星的神秘,研究人員希望「羅塞塔」和「費利號」搜集的資料,能協助他們瞭解太陽系的形成,以及彗星如何攜帶水和複雜的有機物到行星上。

其他太空機構以前也曾經發射彗星探測器,但任務和「費利號」不一樣。1986年,美國太空總署(NASA)的「冰」(Ice)任務,曾穿越哈雷彗星拖曳的尾巴。2005年,NASA的Deep Impact太空船則朝Temple 1彗星發射一個龐大的銅塊。但以探測器登陸彗星,「費利號」則是創舉。

ESA為此次任務花費了20年心血的研究,終於讓「費利號」登上時速讓6.6萬公里,寬約4公里的67P彗星。載著「費利號」的彗星探測船「羅塞塔號」於2004年3月升空,歷經65億公里的長途飛行後,才終於抵達。

「羅塞塔號」釋放「費利號」後,「費利號」獨力完成最後7小時旅程,飛行約20公里後登上彗星。「費利號」登陸器的管理者烏拉梅克指出,「費利號」必須很幸運地不降落在彗星的肩部或陡坡上。

鑽入彗星採集物質

>重100公斤的「費利號」登陸器將展開探測彗星表面,包括鑽進彗星30公分採集原始物質的實驗,協助天文物理學家瞭解太陽系與地球起源。67P彗星是已有46億年歷史太陽系的殘餘物。科學家認為,現今海洋中的水,多數來自彗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學承電腦基隆分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